(1)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使命感内化培养新模式
构建“石大精神支撑能源战略铸魂,核心软件突破强化使命担当”内化培养模式,从学校70年积淀的石大精神中,凝练使命感育人优质案例,并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讲堂、油气信息杰出校友论坛等形式,将使命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互促、互融,筑牢新时代研究生服务能源战略使命感。
(2)确立“三阶段”递进式交叉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学科交叉融合积淀: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设置石油工业软件属性分析、交叉学科共性问题凝练、院士领衔高端学术交流、高水平文献系统性研读四项交叉融合活动域,为培养复合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教双驱实践锤炼:设置石油工业软件“卡脖子”痛点剖析、“石油+软件”多学科交叉协作、优秀国产石油工业软件进课堂进教材三项实践环节,将学科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实践锤炼资源,助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头部企业项目实战:主动对接三大石油公司头部企业,针对石油工业软件关键技术问题,成立校企联合攻关团队,组织研究生开展石油工业软件需求分析、工业软件架构设计、核心模块实战开发、产品应用转化等活动域,打造具备承担国产化替代软件的信息类产业领军人才。
(3)搭建“四维度”协同石油工业软件研发能力培养支撑体系
健全选才鉴才机制:设置石油工业软件研究生招生专项、软件工程本研一体班、中海油定制班等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制订了完备的石油工业软件人才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打造多元化导师团队:聘请石油领域头部企业导师21人,联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组建了包括思政、专业、企业和产业4种类型的“油气交叉”导师团队。
优化产学研用融合体系:与中科院软件所、计算所、青能所等17家科研院所,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东软、浪潮、海信等51家龙头企业,创建了“四位一体、虚实结合”石油工业软件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研究体。
构建多层次实践平台:建设13个信息与油气融合国家与省级科研平台,与中石油共同举办“东方杯”勘探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大赛,为信息类研究生开展石油核心软件研发提供实践舞台。
(4)全链式石油工业软件交叉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制订了《石油工业软件研究生指标专项管理办法》、《石油工业软件研究生毕业条件管理办法》等11项办法,出台石油工业软件能力达成评价机制相关质量监控、预警和评价措施,构建全链式质量保障机制,确保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