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工业软件领军人才不断涌现
成果推广应用以来培养的研究生使命担当精神显著提升,具备了解决石油工业软件卡脖子问题的复合创新能力,近8届毕业生共有700余名从事石油工业软件研发,行业杰出人才150余人,并涌现了多位行业领军人才。全国劳动模范郭旭光作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重要贡献者,融合油藏理论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参与发现玛湖和吉木萨尔两个10亿吨级大油田。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宗兆云在复杂油气藏反演技术及基础软件工业化方面取得重大创新,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青王志远作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要贡献者,针对深水钻井平台的井喷问题,通过油气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保障钻井平台安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秦宁专注于为地下岩体构造做CT,研制高精度成像软件模块,为落实近4亿吨新增储量发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交叉融合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成果应用以来,研究生中10人获评省部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2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三大赛国家级金奖5项,学科竞赛获奖400余项,发表石油软件相关的高水平论文500余篇,申请石油软件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230余项,软著120余项,孵化企业11家,产生了约3亿元的经济效益。2020级研究生崔海东创立了泰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自主创新、安全可信”的危化安全生产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了25个场景、439种安全模型,已覆盖30个园区、700个企业,2021年合同金额突破2亿元。
(3)社会关注度持续提升 多所一流高校推广应用
项目成果推动了服务国家战略的信息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相关实践并被教育部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光明日报发表的《坚持三个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介绍了该成果“石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学科交叉融合的有益探索。人民网与新华网多次报道我校与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大赛。
成果还获得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一流高校的推广应用,多方应用实践表明服务国家战略的信息类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具有使命担当精神的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提供了顶层设计,形成了系统化的高端人才培养范式,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